第四百七十二章 营销的威力
东晋制袭西晋,实行的是州郡县三级制。此时强大的秦国在大秦天王苻坚,治世能臣王猛的统治下,统一了北方,淮河以北尽归其所有,已经有了胁裹天下之势。 东晋偏安江左,唯有扬、荆、江、广、交、豫、徐、兖、青、冀、司、幽、并、益、宁十五州。其中兖、青、冀、司、幽、并、益诸州本土沦亡,剩下的八州也并不完整,真正有实力的只剩下江州和扬州,赵高的贝郡,融合的地点正是在扬州之中。 说起来贝尔法斯特仅仅只是一片e级的领地,面积和郡下的县城差不多,本来完全不够资格成为一郡之地。然而此时实州和侨州并行,制度上本来就十分混乱,又因为融入规则的关系,赵高的这片领地拥有着较完整的自主权,所以才能够以一县之地而获得了郡名,这也是众多士族看不起孟家的根本原因。 贝郡在地形上紧邻会稽,另一边则是靠近大海,这和它本来属性中港口城市的身份相匹配。在经济上,这样的一个港口城市能够出产的商品只有不入流的鱼干,能够供养的士卒也完全不能和b级的领地“曲沃”相比。经过这半年的囤积,生产的f级的士卒“农民壮丁”也不过数千人,而且这已经达到了领地人口所能允许的上限。 如果说还有些本钱,那么就是领地特色带来的“大海的儿女”给这些士卒自带上了e级的技能“水性”;领地自带的特殊建筑“造船厂”在消耗一定资源后,能够在十五天的时间内出产一艘e级的单桅战船,在普遍不太重视海战的环境下,这种并不高级的战船在近海作战的时候威力堪称不俗。 经过这半年的积累,赵高已经组建了一支超过十艘战船的舰队,横扫了东南沿海好一些没有根基底蕴的海盗,实际上控制了舟山群岛一带作为必要时退路。他不是没有想过像大明剧情里那样横渡日本另辟一片天地,可没有“郑和宝船”这种作弊道具,仅仅依靠这些单桅战船,连东渡都做不到也就只好熄灭了这个想法。 况且现在在海上也并非只有赵高一家。不说其他,就吴郡四姓里的顾氏和陆氏就不是赵高所能够对付的。别看这两家现在似乎比王谢差上不少,但其底蕴家学传下来东西,就足够让他们自傲了。他们所拥有的战船等级,起码也比赵高这个可怜兮兮仅能装载十数人的小帆船高上一两个时代。 比如说顾氏,他们本来就是越王勾践之后,而越国最强大的除了越剑士,就是他的水兵,这也是顾氏历经千年不衰的本钱。毕竟背靠着大海这无尽的财富,家族即使衰败想要再次崛起也没那么困难。 眼下顾氏当然不会打着自己的名头做这些事,其余的世家也大多面上对此事不屑一顾。但是据赵高所知,对外贸易中最强大的一支商队就是顾氏的部曲,其余的几支,就是分属陆氏,羊氏等等。朱家最近没落了,但他们海上商队的力量,还不是赵高所能够觊觎的。 换句话说,如果剧情世界集中力量来对付赵高,随随便便派个二等士族大概就能剿灭这一支有生力量了。 可惜它不能够这么去做,因为这不符合规则。就像当初在“三家分晋”的剧情世界中,世界意志在初期随便派一只强军就能够剿灭赵高掌控的智氏;在“百年战争”的剧情世界里,世界意志也是利用赵高巧妙地绕开了规则的限制;如果不是这样符合底层规则的cao作,在做剿灭赵高的同时,世界意志大概就被底层规则所抹杀掉了。 只是被关注后的赵高麻烦也不断,即使是符合规则,世界意志能够做的手脚也不少,比如让赵高的舰队在巧合的情况下和顾氏陆氏发生一点摩擦,又或者是桓温以北伐的名义向贝郡征兵。 “这简直就是搞笑了。”第一个抗议的竟然是王氏子弟王涣之。自从格瑞希亚掌握了“金石丹”后炼丹术暴涨,对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规则的层次,而掌握了规则之后世界意志对这个技能的影响微乎其微,得到了暗示的琅琊王氏更是提供了大量高品质的原材料,顺便几乎垄断了孟府所有高品质“五石散”的产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以赵高的势力名望,独占这么大的收益是祸不是福,拉上了琅琊王氏,就等同于为自己提供了一道强有力的保护伞。王氏也不吃亏,现在的名士从桓温到谢安,哪个不要吃五石散潇洒潇洒?甚至连秦国的名相王猛也不例外,嗑药可是名士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而且随着格瑞希亚技术的提升,现在的“五石散”品质全面提升。除了更爽更飘飘欲仙之外,那方面的能力几乎到了“起死回生”的地步。连正在围困寿春,年届六旬的桓温用了都能够再发雄风,接连临幸了数名皇帝亲赐的美女,以示雄风尚在。 现代化的营销手段一出手,就立即在各种大道小道的消息引导下,孟府出产的“五石散”成了高端品牌上质量的保证,得到了诸多知名人士的共同推崇。 哪怕离开了朝廷权力中心,却依旧能够保持着家族超然地位的琅琊王氏当然不是白痴,王氏兄弟中没有具体官职在身的王涣之便被派来主持此间事物。这些炼成的极品五石散除了一小部分赵高以自用的名义留下,其余大多都流入了王氏之手,成为其维持关系人脉重要的物事之一。 王氏也不会白拿,不说其他,光是拥有各种等级“书法”技能的道具,赵高就已经收到了数十份,其余的珍稀物品更是数不胜数。 世间都谣传贝郡孟氏成为了琅琊王氏的附庸,可事实上王涣之知道,孟氏有着完整的自主权,包括“五石散”,王家也只不过拥有优先采购权而已。 “南郡公(桓温)坐拥八州之地,麾下精兵猛将不计其数,居然还看得上你区区数百民夫。”王涣之轻摇羽扇,得到了消息的第一时间王涣之就赶了过来,完全看不出什么名士的风范。 “大司马之命,不敢不从。”赵高无奈地回答。这个答案显然不能够让王涣之满意,对方轻哼一声就拂袖而去。 大司马同样是桓温,这时桓温已经加了“殊礼”,位在诸侯王之上。除了“南郡公”这个爵位,还有着“侍中”(实际上的丞相),“大司马”(名义上的全国军事统帅),“都督中外诸军事”(军队实际前线上的统帅),“假黄钺”(拥有征伐大权)等诸多职位。王涣之称其为“南郡公”已经暗示王家对他并不畏惧,而赵高称他为“大司马”,则已经认同了他的实际调兵的权限。 他没办法不同意,桓温此时权势滔天,琅琊王氏当然不畏惧,可伸出一个小手指也能够摁死现在的孟家。 更何况,任谁都知道,桓温绝不会看得上赵高这点基本没什么战斗力的破烂壮丁,能够吸引他的,只有精品“五石散”。 ps:没想到现在有更吧,哈哈哈哈。s i m i s h u w u . c O M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