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5
“让他亲口把当年的实情告诉你。”“且看看你这半生,究竟是怎样一场荒唐的笑话。”程昶说完这话,不再逗留。他负手转身,嘴角噙着一抹幽淡的笑,迤然往自己的马车走去,徒留身后的女子失神地跌坐在地。绝色的容颜一刹那便失了光。狠狠坠落深渊的感觉是什么?若一次不够,两次呢,三次呢?慢慢品尝这滋味吧。※※※※※※※※※※※※※※※※※※※※大家留言里提到的再三强调男主的特点,如前文的“清冷”,后文的“戾气”,其实不是强调,就是重复用词,因为作者本人词汇量贫瘠,写到这一点的时候,不知道用什么其他的方式表达,以后会尽量注意的,前文偶尔重复的地方会抽时间修改。大家都是上过作文课的,相信很能理解这种词汇贫瘠的感受。明天见!第一四六章陵王是在近晚时分意识到自己中了调虎离山之计的。方释方釉的妻儿有什么用?犯事的又不是这些妇孺,与其拿住他们,拿住方释方釉不是更好?何况卫玠带着人去捉捕方释方釉的妻儿,程昶呢?程昶又去了哪里?陵王想到此,即刻掉头,急鞭往灵觉寺赶。怪只怪他太急了。前阵子昭元帝曾传过他一回,言下之意大概是告诉他,说他会先动程昶,只要陵王按兵不动,事后老实交权,他会保他平安。然而陵王何等聪明,岂会意识不到程旭回宫后,他与程昶就是唇亡齿寒。况乎九五之尊的话,若是想都不想便照单全收,那与画地为牢也没什么区别了。是故他近日不见裴铭与罗复尤几人,并不是真的按兵不动,而是正借着这个大好良机静观其变,毕竟有程昶在前面先挡一刀,他行事也更容易些不是?他于是蛰伏起来,谨慎起来,不想因丝毫岔子错失这样的良机。然而就是因为太谨慎了,他才会在听到卫玠去寻方妻方儿的一瞬过度反应,中了程昶的调虎离山之计。而程昶,想必也是算中了这一点,才轻而易举地将他支开。陵王赶到密林的时候,夜已有些深了,隐隐绰绰的火光之间,他依稀辨得一个跌坐在地的娇弱的身影。是方芙兰。守在近旁的武卫见陵王到了,唤了一声:“殿下。”然后跪地请罪道:“适才三公子带着王府的府卫来过一趟,他把……把少夫人的两个庶弟带走了,只留下了秦小娘与管家方留,属下等并非不愿拦阻,而是三公子他趁乱挟持了——”话未说完,陵王便一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头。陵王走上前,轻唤了一声:“芙兰。”这第一声,方芙兰没动。待陵王走上前去,在她身边俯下身,又唤她一声,方芙兰才慢慢别过脸来。她似乎已缓过来了,桃花眸中一丝波澜都没有,柔声问:“殿下回来了?我们这便回别院么?”陵王微颔首,朝她伸出手。方芙兰便借着他温热的手掌站起身来。她看起来平静而柔美,一如她平常的样子。但陵王知道,方芙兰今夜的平静是非同寻常的,就像她嫁入忠勇侯府的一年多以后,与他在医馆重逢,疏离的表象下匿藏着万千爱恨暗潮。夜很深了,王府别院的前庭栽着一片海棠,初夏时节,海棠将要开败,枝叶反倒繁盛起来。前方便是厅堂,里头侍婢早已掌好了灯火。可是方芙兰忽然觉得那灯火刺眼,她在前庭的海棠深影里顿住脚步,半晌,哑声道:“殿下……不是说过要为父亲昭雪吗?”陵王听了这话,沉默须臾,屏退了前庭的侍婢们,只留了秦小娘与管家方留二人在侧,然后道:“就快了,再等等。”“等到什么时候?”方芙兰回过身看向他,“是不是要等到殿下登大宝,掌帝王权柄,才可平我父亲的冤屈?”陵王没吭声。“我父亲他究竟是做了什么,连权倾天下的殿下也无法为他沉冤昭雪?还是殿下一直以来都在骗我,拿着要为我父亲昭雪的幌子,让我——”“小姐。”听着方芙兰质问陵王,方留终于忍不住,劝说道,“小姐你莫要为难陵王殿下了,老爷他……他根本不是冤枉的……”“怎么不是冤枉的?!”方芙兰厉声道,“是阿爹亲口对我说的,他说他没有中饱私囊!没有写错太|宗皇帝的名讳!阿爹做事细致□□,两袖清风,我不信他会做出这样的事!”“老爷他是没有中饱私囊,但是他所犯下的罪,比这要严重许多。严重到,不能为天下道哉,所以只有以一句‘中饱私囊’来掩饰。”方留道。方芙兰听了这话,怔怔的,双眸渐渐生起了雾。什么事不能为天下道哉?父亲他……究竟做了什么?“小姐可知道五殿下的生母宛嫔?”方留跟了方远山许多年,方远山从怀才不遇到平步青云,私下所做的一切,方留其实都知道。“五殿下的生母宛嫔,当年便是为老爷所害……”方留说着,把当年宛嫔是如何求助于方远山,方远山又是如何把她的行踪透露给故皇后,告诉了方芙兰。言语间虽刻意略去了卢美人,但方芙兰听出来了,后来那个被皇后利用,派人杀害宛嫔的美人,正是陵王的母妃。“当年明隐寺的血案,虽说不是老爷所为,却是老爷一手酿成的,明隐寺血案后,宛娘娘身故,五殿下失踪,老爷这才借着皇后娘娘的东风,升迁入礼部。”“数年后皇后娘娘病重,老爷本已贵为礼部侍郎,他却担心此生升迁无望,再次以当年的事胁迫故皇后,想要借着故皇后娘家的权势,借此入中书,做成平章事。”“故皇后娘娘那时已病得起不来身了,或许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老奴当时陪老爷去见过她一回,她问老爷,信不信这世上当真有天道轮回,善恶果报。”“她说她后悔s i m i s h u w u . c O M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