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2
殊,怎么和别人比啊。在历史上,嘉靖三十五年的丙辰科,绝对是明朝科举史上弱爆了的一科。首先第一点,这一科没有选庶吉士,先天不足。其次,主考官大学士李本只是严党的马仔,没有实力罩着学生。第三,原本丙辰科的三鼎甲,诸大授和陶大临都活了不到五十岁,对官员来说,绝对是英年早逝,至于第三名的探花郎金达,他倒是命长,很可惜受了严党牵连,早早黯然收场。失去了领军人物,不倒霉就怪了。而且还有一点是最要命的,丙辰科赶上了新旧交替的时代,从嘉靖三十八年之后,徐党和严党展开了惨烈的厮杀,六部九卿一级的重臣都像是走马灯一般,换的比什么都勤快,很多人只能坐几个月就被赶下台。上层尚且如此,下面的小马仔还能好吗?偏巧丙辰科的进士们此时此刻结束观政,进入六部科道,成为中低层官员,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两方决战的炮灰。在剧烈动荡的朝局之中,就好像一叶扁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上下起伏,随时船毁人亡。唐毅上辈子能记住的丙辰科进士只有两位,一个是放倒了严嵩的邹应龙,另一个是弄死了严世藩的林润。这两位都是言官出身,说白了,就是党争的打手,就是cao之人手的利剑。由此也可以看出,丙辰科的下场是多么悲催!唐毅本以为有了自己的参与,丙辰科同学至少会比历史上好一些。可是万万想不到,因为他的存在,把嘉靖驱逐李本的时间大大提前,而李本又自己作死,落了如今的下场。李本滚蛋不足惜,可是他一走,丙辰科的小菜鸟们都成了没娘的孩子。娘或许对你不好,但是总归是个大人,别人想打主意的时候,也要掂量一二。况且有李本在,严党就不会对丙辰科太过分,甚至会当成自己人,事缓则圆,至少能给小菜鸟争取一点适应的时间。可是李本猝然致仕,朝局如此波诡云谲,严嵩,李默的决战即将到来,徐阶又在积极扩充力量。新科进士们必须立刻站队,不管倒向哪一方,三位大佬都对丙辰科没有任何的情感,纯粹是利用,搞不好就要提前成为炮灰,被折腾得死去活来。不光如此,李本空出来的内阁大学士之位,必然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唐毅此前已经听到了风声,严党要运作赵文华入阁,同样的李太宰也不会放过大学士的位置,肯定会疯狂抢夺。另外更让唐毅惴惴不安的则是徐阶,徐阁老也到了必然出手的时候,不管赵文华还是李默,谁入阁他都会靠边站,从勉勉强强的大佬变成可怜的马仔。而徐阶一方呢,够资格冲击大学士的并不多,能得到各方认可,又让嘉靖满意的,唐毅思前想后,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的老师唐顺之!一想到老师可能入阁,唐毅不是满心欢喜,相反是一个头两个大。正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让唐顺之这么富有正义感的人入京,他面对着蝇营狗苟,能忍得住吗?更何况即便徐阶推举了老师,唐顺之也未必能入阁,搞不好还会受到严党和李默的联手打击……唐毅是越想越觉得毛骨悚然,自己的同学,自己的老师,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他把自己的推测和在座的几位说了一遍,诸大授,陶大临,王世懋,曹子朝,徐渭,全都瞪大了眼珠子,他们再聪明敏感,也没有先知先觉的本事,能推演出这么多事情,可是听唐毅说完,他们是怎么想怎么有道理,越来越浑身冰凉,简直掉到了数九隆冬,上下牙不停磕碰,诸大授和陶大临甚至都后悔参加科举。徐渭抓了抓头,问道:“行之,实在不行,咱们去投靠徐阶吧,他毕竟是心学……”没等说完,王世懋就摆手道:“文长兄,徐阁老也是门生一大堆,他能照顾自己人就不错了,岂会真心在乎咱们的生死?”诸大授无奈道:“我赞同敬美的看法,后妈就是后妈,靠不住的。”大家伙吵了半天,目光都落在了唐毅身上,要命的关头只有他拿主意了。“我们谁也不靠,就靠自己!”唐毅咬着牙说道。第340章西苑看戏初升的太阳洒出金色的光芒,落在朱红的院墙、黄绿琉璃瓦中间,映衬出华贵的紫光,矗立在四百名新科进士面前的就是象征着帝国威仪的紫禁城。新科进士当中,除了唐毅上辈子逛过几次,还穿着龙袍照了相之外,其他人别说进来,连在外面张望都不行。不过这一刻他们可以放肆地领略帝国心脏的风采了,就连等候多时的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都笑眯眯耐心地等待,因为这一刻是十年,甚至几十年寒窗苦读,熬干了心血,熬白了头发,从稚子少年,变成中年大叔,拼了无数青春、银两、才智才能换来的。美得就像是一场梦,谁都想多梦一会儿,他们放肆地打量着面前的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承天门,大明门,其后有奉天门。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层层递进,布局宏大。严格按照自古以来形成的“五门三朝”布局制度,强烈地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不光是建筑雄伟壮观,在四周站立的侍卫更是身高面大,孔武有力,身上穿着大红的飞鱼服,手里拿着金瓜斧钺,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一个个金甲天神,好似传说中的黄巾力士。新科进士们满心兴奋,又被皇家威仪震撼,一个个涨红了脸,攥紧了拳头,不停交头接耳,窃窃私议。所说的内容无非是谁会成为今科的状元,谁是三鼎甲。每当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伙都会不由自主地偷瞄人群中间的那个年轻人。不到四百名进士当中,平均年龄在三十三岁多,有一大票四十多岁的大叔,甚至有五六十岁的小老头,他们的儿子甚至都要比唐毅大许多。但就是这个少年郎,创造了科举史上的奇迹,从参加童子试以来,五次大考,从未失手,而且是一路过关斩将,如今已经有了解元和会元,两元加身,就看最关键的状元会不会落在他的头上了!令人奇怪的是大家对唐毅竟然生不出多少羡慕嫉妒恨的情绪,仿佛一切都是他应得的。就在大家通过会试之后,就有不少前辈感叹地对他们提到“长s i m i s h u w u . c O M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