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2
院门,红笺听那丫鬟说了句“姑姑慢走”之后,再转头看去,那丫鬟竟然已经转身欢蹦乱跳的跑远了。红笺笑着摇头,却是对妙香之前的说辞更加确信了。妙香兴冲冲的回到屋子里,见张晴仍旧沉沉睡着,便放轻了脚步,猫似的走到张晴身边坐了,看着张晴的脸满心感叹。小姐的身体终于可以不受磋磨,心里压抑的思念、愁苦,希望也能尽快缓解……七加一说感谢密码丢失123投出的宝贵的月票,今天会加更一章,时间不定。第一百五十八章晴露次日徐尚又来给张晴看诊,同时送了两瓶药。“先抹白瓷的,半个时辰之后再抹琉璃瓶的,一天抹两次,”徐尚将两个巴掌大的小瓶子交到秋池手中,交代道:“不一定能完全祛了,但是,一定能消退一些。”张晴便笑眯眯的向他道谢。徐尚撇了撇嘴巴,自行到椅子上坐了,捻着胡须道:“前儿有人托老夫给县主你带句话。”带句话?张晴将视线从秋池交给她的两个小瓶子上调转,瞪大眼睛不明所以的看向徐尚。在这宫里,或者说在京城之中,还会有人借徐先生之口给她传话么?“他让老夫问县主,县主信命么?”徐尚慢慢说道。张晴想了想,才微微点头道:“应该说是信的吧。”有些不确定,但是若说她不信,她为什么会是爹爹和娘亲的女儿而不是旁的什么人的女儿?她为什么会生在辽阳而不是别的地方?她又为什么会得到钟悦的幻象或者说是托梦?之后便被强留在皇宫……有些事,如果说不信命,根本没法解释得通。她思忖着重重点头确定道:“信!”徐尚也跟着她的动作点头,“既然信,那么老夫问你,你在辽阳的院子叫什么名字?”这个她自然不能忘,而且可以说是铭心刻骨,她连日来思念着的不止有爹娘亲人,还有那个她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的院子里的一草一木……见她出神,目光涩然,徐尚大声的一字一顿的道:“那人托老夫问你:晓露遇晴,会怎样?”晓露,遇晴?拂晓之露遇到晴碧之日……“晓露遇晴即逝……”她喃喃的念出这句话,便痴痴的看着虚空出神。晓露遇晴即逝……晓露遇晴即逝……这句话不断的在她脑子里打转,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最后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见她如此徐尚忽然一声大喝:“命!都是命啊!”他说着起身走到张晴面前,大声道:“晓露遇晴即逝,你若不离家、不离了辽阳,早早晚晚你的家、你的亲人父母都会毁于一旦!”张晴被他一声大喝吓了一跳,抬眼看见他抖着胡子竖着眉毛,不由得一个激灵,顿时清醒过来。原来这一切,都是命吗?“都是命!”徐尚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继续道:“你听命而行,好好的待在京城待在宫里,好好的待自己,才能等到与父母亲人重聚的那一天,你若天天郁结于心,不必等到那一日就会将自己的小命交代到这里了。”等到与爹娘亲人团聚那一天,等到那一天,张晴心底一个声音不断重复着这句话。最后如醒醐灌顶,幡然醒悟。没有一个开朗的心境怎么能有好的身体?没有一付好的身体怎么能等到与家人团聚?与娘亲分别时,她不是已经做好了安安稳稳留在京城中的准备么?她之前的郁郁,都是她作茧自缚了。还得多亏了徐先生给她解了心头之结。她起身,郑重向徐尚敛衽施礼,“多谢徐先生给新宁的金石良言,新宁受教。”见她听进去自己的劝说了,徐尚呵呵笑道:“别谢老夫,不是老夫的主意,你能听进去自然最好。”“不知这位托先生传话的人……”见她起意打听托话人的底细,徐尚摇头打断她的话道:“不可说,那人不让说。”头摇得像拨浪鼓,如同一个孩子似的。张晴便不再问,暗暗猜测着这个人。知道她在辽阳的院子叫晓露阁,还知道她之前心情郁滞的人并不多,而且,这个人还能接触到徐先生。最终,她想到的人,只有胡珞和莲公主。如果是胡珞的话,只怕是她们家对她进宫有所顾忌,胡珞也不知通过谁给她传了这样的话;若是莲公主,大概是因为对太后的态度有畏惧之心?总之她将这件事记在心里,记着这份情,日后慢慢找慢慢还就是了。转眼到了小年。宫中唯一的一对夫妻虽然贵为帝后,却也和平民百姓一样,要祭祀灶神,而且仪式更加繁锁冗长。此时张晴的风寒痊愈,每日不是看书便是看着妙香和秋池怎么打扮,偶尔的,柳梦也会诞着脸求张晴给她指点一下发髻或者妆容。妙香那日梳的梅花髻让她惊艳不已,一直惦记到现在。因为挪到了二所殿,又有安阳长公主之前的探视之功,张晴的吃食用度大大好转。张晴的心性也开朗了许多,睡眠也逐渐好转,妙香每日里乐得合不拢嘴。于是小年这一天妙香托了柳影去御膳房要了一些面和菜,想和秋池包饺子给张晴看。包不包得起来、能不能吃上都在其次,重要的,是要给张晴解闷子。张晴竟然也跃跃欲试。正让秋池给她用丝带扎袖子的时候,有宫人来传话,说是太后娘娘召新宁县主去慈宁宫说话。秋池没怎么样,妙香当即变颜变色。对于她来说,她和秋池守着小姐窝在太后赏的院子里安安静静的是最好的,被太后召见,不会有什么好事儿。柳影上前同那传话的宫人说了两句话,又给了打赏,亲送了那宫人出门。“小姐,”妙香一脸恐惧的看向张晴,“怎么办?”大概是想要抬举她吧?张晴暗忖。她抬手轻轻拍了拍妙香的胳膊,安抚道:“不会有事,你放心。”妙香经的事,还是太少了些。听了她的话妙香犹不放心,s i m i s h u w u . c O M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