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经典小说 - 欠尽天下风流债(古言NP)在线阅读 - 第五十八章:圣旨

第五十八章:圣旨

    恒昌馆偃月堂,仇红结束了今日的抄经,正兀自洗衣,浆洗的木桶里泡着她冻得发红的手,主事的僧者亲自送饮食来,她忙擦干净五指,抬手去接。

    “将军每日在偃月堂,既要抄经祈福,又要亲自洗衣,实在辛劳。”

    说着,他看了一眼内室。见层门洞开,灵位清明,其上烛火照人,不由叹了的一声。“将军不在时,偃月堂诸位的香火,却无法被关照得如此之细”

    “职责所在。”仇红回话,边说边将手中的食盒放于一旁,“还得谢过您免我叨扰之过”

    话未说完,却见一个小僧跌跌撞撞地扑进来,险些撞翻了仇红脚边的木桶。

    “师傅!师傅!”

    僧者转身道:“这是仇大人的地方,慢慢说。”

    那小僧这才把声音压小下来,抹着额头的汗道:“回宫——陛下回宫了!对大人……对大人下了圣旨。”

    一个“回宫”出口,一个“圣旨”作结。

    庭中的僧人皆怔住,继而有人脚下一软,跌跪下来。

    圣旨,这是帝王的最高权力。

    无论庶人或大夫,妇孺或僧侣,迎圣旨如迎皇帝,皆要扑跪于地,行最高礼。

    仇红头一回接圣旨的时候,裴映山彼时与她讲《周礼》,曾数次提起,圣旨即下,她该如何反应。

    而真当仇红面对千里迢迢自京而来,为她加官进爵、大肆封赏的圣旨时,却只做了一个令裴映山心惊胆战的反应。

    那时她正伏案练字,专注于笔墨之间力道运转,哪怕是礼官唱和完毕,她也未曾停笔。

    直到裴映山唤了她一声,她才头也不抬地回了三字。

    “我不接。”

    并不十分狂妄,但底气十足。

    裴映山不敢抬头,起手抹汗。

    梁帝一直等在偃月营外。

    他一身素袍,安坐于轿中,凝神静思。

    直到礼官颤颤巍巍地传来仇红抗旨的消息,他才睁开眼。

    “你怕什么。”

    礼官如临大敌,跪得笔直,双膝伏地,等着他的罚。

    梁帝无言,只是个传话的人,又非他抗旨不遵,这般如履薄冰,又是为了什么。

    梁帝掀了珠帘而下,一路走得安静。

    偃月营一众人等也跪得胆战心惊,他略去不看,只有尽头那个人专心致志,思居物外。

    秋雨声细细,敲着头顶的青瓦。

    梁帝独自撑着一把伞,推开庭门,踩着雨水走了进来。

    仇红在临摹书帖。

    好巧不巧,写的正是《周礼》。

    她平心静气,写了半个时辰有余,但官纸上字迹并不如她的人那般舒展,反而纠结起乱,笔墨混沌。

    梁帝走到她身旁,正瞧见她这一副乱作。

    伏低身子,低头,亲自纠她的笔画。一面运笔一面道:“提刀枪、拒我的旨,你的手丝毫不软,怎么到了写字,就这般留情?”

    他个子高,陶案又过于矮了,但是为了便于抓握仇红的手,他并没有坐下来,仇红也并没有为他让出分毫的位置。

    这样的姿势,并不亲近,但彼此之间,都毫不放松。

    雨声伶仃。

    一个守着帝王的规矩,不准自己起心动念,一个陷在滔天的抗拒之中。

    终究是无心之人占了上风。

    仇红将手从他掌下退开。

    “陛下。”她仰起头。

    “陛下。”她又唤了一声,不带任何情绪,“赏臣字即可,臣无需任何的官爵。”

    梁帝顿了顿笔杆。

    “我何时逼过你。”

    说着,他挥袖引着她的手臂肆意摆开,在官纸上大笔拖曳,力透纸背地,亲自再写了满页。

    “这并非圣旨。”

    梁帝没有动一分怒,冷静自持的语气。

    “你我之间。”他坦然,低头看她,气息丝毫不乱,“便无需这君臣的远。”

    “只要这同心同力的近。”

    仇红不曾答过一句。

    直到寒风乍起,梁帝手中余温渐退,他才站直了身子,居高临下,望进仇红的眼睛。

    “这是你应得的。”

    随行的礼官应直而上,双膝伏地,跪在仇红面前。

    “这是后梁百姓心之所向,并非朕的用臣之策。”

    “接或不接,这些荣华,都已刻录你仇红的名字。”

    梁帝所言不假。

    此后十五年,仇红所受恩赏,再无一次能成功被她所拒。

    尽管那日她仍然执意不接圣旨,而是长跪叩首,将梁帝写下的那一张官纸铺于掌心,千恩万谢,还是没有逃掉这刻录她姓名的命运。

    如今,圣旨再降,仇红不由看向庭中行跪的僧人,他们惶急匍匐,面相恳切而姿态麻木。

    什么都没有变。

    她喉中一哽,却见回廊通明处,步出一道熟悉的影。

    今日执行此务的礼官,竟是林无隅。

    ***

    林无隅穿过正堂,转进阴长的甬道,走近灯火圈子里,隔着一道门,看见了安坐在地上的仇红。她背脊狰狞地弯曲着,顺着沉重的呼吸,肩膀一阵耸,一阵颤。

    佛堂清净,法相庄严,她却形如弃孤,得不到一点垂怜。

    这个场景,令林无隅恍惚想起,七年前在含元殿上,她跪在梁帝面前,不是为自己谢恩,也不是为自己陈罪。

    含元殿上的漆瓦、金铛、银楹,穷极伎巧。

    仇红从前,是这殿上明珠一般的存在。

    那日却形如骷髅,红粉皮相被那道赐死的圣旨扎了个粉碎。

    她声嘶力竭,语尽赤裸,为一个已经命丧黄泉的人喊冤。

    高台之上皇帝阴沉的侧脸,犹如一场洪撞山倒的噩梦。

    那是万伥之乱的最后一年,在帝京的一片杀戮之中结束。

    京城血流成河。

    很长一段时间里,史官噤如寒蝉,对皇帝治世的雷霆手段,和帝京几大世家发生的惨案闭口不言,甚至连这动荡都无法以名相称。

    死了多少人,他们是否清白,已无需再考。

    风凛冽地刮上石阶。

    世事弄人。

    林无隅无法免俗,激流之中迎风难行,唯有明哲保身。转眼七年已过,一切风平浪静,七年前的事情,才终于再度破土见光,史官定史,给七年前的动荡盖棺定论——万伥之乱。

    林无隅代行检阅之权,对于史书上白纸黑字,他脑中激荡,仿佛七年前尸山血海再现眼前,腐臭熏天,又听闻皇十三子回宫,仇红只身前往恒昌馆,心下紧拧,以为她不改当年心性,竟然仍未忘掉故人。

    却得知她终日宿在偃月堂,并没有一次去跪过那人的灵。

    不闻不问,如同不识。

    已经七年了。

    她应该早忘了,真心已经耗尽,无需再为那个故去的人一跪了。

    断爱欲,戒憎怨。

    生逢乱世,活着毋庸一心慈悲,但凭两手杀孽。

    这才是他认得的仇红。

    偌大的偃月堂,草痕寂寞。

    林无隅停在她的身侧,两相无言,却并不平宁。

    他们已很久未见了。

    林无隅却丝毫不觉得陌生。

    他与仇红的关系一直是这样,十多年来,他不停地追逐,望她的背影,永远做她身后的人。

    她有时会停下来与他并行,更多时候,她忙于自我,走在所有人前头,任谁都无法绊住她的脚步。

    但即使如此,林无隅也毫无怨言,他已经习惯了望着她的背影,更习惯她偶然之间回过身来,望进他双眸时的眉眼。

    “需我屏退旁人么?”

    林无隅缓声,不等仇红答话,便轻挥衣袖,遣散堂内众人。

    与她并肩而立时,他做什么决定,都是合她心意的,无需多言。

    僧者散去,此间更为静谧。眼见已是深秋,堂前的一对铜鹤上结了一层薄霜,林无隅抬头望了望天上的阴云,开口道:“你近日如何?”

    她却避而不答,回身问他,“圣旨呢?”

    梁帝回宫,亲召仇红还朝的消息在帝京传的满城风雨,然而除了人言喧闹之外,朝内竟静得可怕。

    林无隅领命携旨,朝中也未曾有一人敢说三道四。

    天子毕竟是天子,天子之威,七年前万伥之乱足以警醒世人,只要宋氏江山稳坐一日,其余肖想者,都要掂量自身头颅,重余几分。

    但林无隅并不觉得轻松。

    天子之威,是由什么簇拥,由什么堆砌,他比谁都清楚。

    也因此,手中的圣旨无比沉重,几乎要将他掌心纹路嵌进。

    林无隅垂眸,此刻大片大片的云影落在仇红身上,她穿着一身绛色的云纹对襟,如同料峭的寒梅。

    “给我吧。”她依然不跪,虽是安坐,矮人一截,气度上却仍压过他。

    “你当真想好了?”

    “没什么不好。”她说,从他手里接过那玉轴,“辛苦你走这一趟。”

    言语简洁,像是要赶人。

    林无隅喉头发哽,只道:“你我之间”要生分到如此地步么?

    却不敢问。

    “无隅。”仇红温声,一语捅破他七层心思,“你我之间,什么都无需改。”

    “这样就足够了。”



s i m i s h u w u . c O M 10